1993年以来,吉政府为引进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先后在吉境内开辟了4个自由经济区,并为区中企业专门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然而,一些企业在充分享受特区优惠政策的同时,利用特区管理上的漏洞,逃漏关税,大举走私。当地人说,自由经济区不仅未能成为引进技术和外资的窗口,却成了走私者中饱私囊的“天堂”。
记者在采访中,向吉国家海关的有关官员了解到,在“纳伦”自由经济区,虽然注册了46家企业,其中只有1家在生产外贸型产品,16家几年来一直从事着“买进卖出”的活动,其余的根本没有开工生产。“卡拉科尔”自由经济区也不例外,150家注册公司,目前只有5家在正常生产,其余大都在从事着“合法”的走私。
出现上述情况,与国家对自由经济区缺乏有效的管理有关,如“纳伦”、“阿德拉特”两个自由经济区,至今土地的征用面积、建设规划尚不确定,因而难以设立完备的海关关卡和检查站,特区与外界几十条通道畅通无阻,难以掌握运入运出货物的情况。今年上半年仅海关在比什凯克查获的由特区走私出来流入市场的植物油就达157吨,纳伦自由经济区的两个公司,竟在未交一分海关税的情况下将1170吨汽油运出了自由经济区。这些走私公司在侵吞了本属国家钱财的同时,也扰乱了正常的商业秩序,使很多守法公司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吉海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海关曾向政府递交过加强对“纳伦”和“卡拉科尔”两个自由经济区海关监管的报告,但至今未收到回应,一些国际金融组织的代表也明确向吉政府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他们认为,吉尔吉斯在学习国外特区经验的同时,要更好地学一学对自由经济区的管理。